![]()
【摘要】202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在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推动下迎来关键拐点◈✿★,全年成品油消费量为3.589亿吨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相比上年下降2.8%◈✿★。其中汽油消费量为1.52亿吨◈✿★,下降2.0%◈✿★,开启达峰后的下降通道◈✿★;柴油消费量下降至1.68亿吨◈✿★,降幅达6.5%爱香瞬◈✿★,创近年来最大降幅◈✿★;航煤消费量为0.39亿吨◈✿★,较上年增长13%◈✿★。炼油行业新旧产能更迭◈✿★,传统炼油企业面临新一轮产能出清◈✿★。2025年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预计成品油需求将继续呈现“两降一升”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接近50%◈✿★,汽油消费降幅扩大◈✿★;基建项目开工增加◈✿★,柴油消费降幅收窄◈✿★;进出境航空需求旺盛◈✿★,航煤消费继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成品油消费总量为3.45亿吨◈✿★,相比2024年下降3.8%◈✿★;炼油产能小幅增长◈✿★,潜在资源过剩矛盾加剧◈✿★。建议炼化企业加快产品转型和市场开发◈✿★,以适应成品油消费持续下降的新常态◈✿★。
本文原载《国际石油经济》期刊(2025-3)◈✿★,原题为《中国成品油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仅代表作者观点爱香瞬◈✿★,供诸读者参考◈✿★。
2024年◈✿★,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中国成品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燃油消费已提前达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超出预期◈✿★,汽油消费提前进入由升转降拐点◈✿★;天然气重卡销量20个月连涨◈✿★,新能源重卡2024年销量相比2023年增长138%◈✿★,燃油货车行驶活跃度下降◈✿★,柴油消费呈现较大降幅◈✿★;航空煤油(以下简称航煤)消费一枝独秀◈✿★,需求增速仍呈两位数增长◈✿★。2024年成品油市场由2023年的“供需两旺”转为“供需两弱”◈✿★。展望2025年◈✿★,预计成品油需求“两降一升”的趋势仍将延续◈✿★,中国可用的炼油能力进一步增加◈✿★,出口退税率下降◈✿★,成品油出口量预计难有增长◈✿★,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2024年◈✿★,全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589亿吨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较上年下降2.8%◈✿★,增速较上年下降15.9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均下降◈✿★,航煤消费继续回升◈✿★,汽◈✿★、煤◈✿★、柴消费量相比上年增速分别为-2.0%◈✿★、13.0%◈✿★、-6.5%◈✿★。与新冠病毒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4年成品油消费量总体较2019年增长2.6%◈✿★,其中汽油消费增长了3.9%◈✿★,航煤需求经历4年的震荡回升◈✿★,消费量首次超过疫情前◈✿★,柴油消费则与疫情前水平基本相当◈✿★。2019—2024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速变化见图1◈✿★。
在交通用油方面◈✿★,2024年汽油消费量下降超过300万吨◈✿★;柴油消费量中用于公路和水路运输的消费量下降900万吨左右◈✿★;航煤消费量增长450万吨◈✿★,但航煤消费的增长仍难以抵消汽油和柴油消费的降幅◈✿★。由于碳达峰行动持续推进◈✿★,中国交通运输燃料正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可以预判◈✿★,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燃油消费峰值已经在2023年出现◈✿★,2024年成为交通用油消费量下降通道的起点◈✿★。交通运输领域成品油消费的下滑◈✿★,势必引领中国成品油总消费量持续下降◈✿★,并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第一阶段目标(2030年碳达峰)的实现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2024年◈✿★,中国汽油消费量为1.52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2.0%◈✿★。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推动中国汽油消费在2024年进入下降通道◈✿★。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亮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攀升◈✿★,已经逐渐从市场边缘走向主流◈✿★。2024年◈✿★,中国全口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7万辆(含出口)◈✿★,销量占比为40.9%爱香瞬◈✿★。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流是乘用车◈✿★,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会)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为1090万辆◈✿★,与上年相比增长41%◈✿★,增速较2023年增长5个百分点◈✿★,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47.6%◈✿★。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在中国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达到8.9%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从地区分布看◈✿★,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海南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均超过15%◈✿★;黑龙江◈✿★、西藏◈✿★、青海和甘肃受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发展相对较慢◈✿★,目前保有量占比未超过5%(见图2)◈✿★。
2009年是中国私人汽车快速发展的元年◈✿★,当年乘用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1031万辆)◈✿★,与上年相比增长53%◈✿★,是历史最高年度增幅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若按照15年的报废周期◈✿★,2024年将是中国私人轿车进入报废期的高峰起始年◈✿★。2024年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提出◈✿★,对符合要求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车主给予补贴◈✿★,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1万元◈✿★,较换购燃油车补贴高出3000元◈✿★,政策推动换购需求更多转向新能源车◈✿★。参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统计数据◈✿★,2024年汽油车销量仅为1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比下降12%◈✿★。汽油车销量的大幅下降和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
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设定了里程碑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渗透率达到20%◈✿★,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发展进程看◈✿★,已远远超过该指导文件设定的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发展◈✿★,推动了中国汽油消费在2023年提前达峰◈✿★,2024年开启下降通道◈✿★。
由于中国97%以上的煤油消费为航煤◈✿★,因此在研究中常以航煤代替煤油◈✿★。2024年◈✿★,航空业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实现稳健增长◈✿★,并拉动航煤消费量增速呈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中国煤油消费量达到0.39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3%◈✿★,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7.1%◈✿★。
航煤消费量与航班执飞数量◈✿★、飞机油耗等密切相关◈✿★,其中航班执飞数量是影响航煤消费量最直观◈✿★、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2024年◈✿★,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与旅游限制的放宽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国内外航空客货运输需求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根据“飞常准”平台统计◈✿★,2024年中国民航每日执行总航班数量达到1.48万架次◈✿★,与上年相比提高10.3%◈✿★,较新冠病毒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7.1%◈✿★。民航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7.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7.9%◈✿★;国际客运航班增至每周6400班◈✿★,恢复至疫情前的84%◈✿★;国际货邮运输量相比上年增长29.3%◈✿★;民航全行业全年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千米◈✿★,与上年相比增长25%(见图3)◈✿★。中东◈✿★、东南亚国家陆续对中国游客推出的旅游免签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出境游需求◈✿★;中国入境免签国家增加至38个◈✿★,过境旅客数量显著增加◈✿★。航煤是成品油三大品类中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最严重◈✿★、恢复期最长的品种◈✿★,也是疫情结束后最有增长潜力的品种◈✿★。
2024年◈✿★,中国柴油市场承受了多重不利因素交织的压力◈✿★,尤其是在需求疲软和替代能源加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柴油消费量下降至1.68亿吨◈✿★,与上年相比降幅达到6.5%◈✿★,创近年来最大降幅◈✿★。
2024年◈✿★,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突出◈✿★,基建投资增速明显放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仅为4.4%◈✿★,较上年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0.0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累计面积分别下降23%和12.7%◈✿★。受基建减速和房地产持续下滑拖累◈✿★,建筑行业产业链上游的粗钢◈✿★、水泥等建筑材料产量随之下滑◈✿★,2024年产量相比2023年分别下降1.7%和9.5%◈✿★,工矿生产和建筑施工领域的柴油消费显著下降◈✿★。这些不利影响向物流运输领域传导◈✿★,带来柴油主要消费领域需求的普遍下降◈✿★。
交通运输领域不仅面临油品需求疲弱的基本面◈✿★,还面临着替代能源加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交通运输领域要“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推广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等◈✿★。随着《行动方案》推进◈✿★,车用液化天然气(LNG)以其显著低碳环保优势和经济性优势◈✿★,成为替代柴油的重要选择◈✿★。尤其是2022年12月以来◈✿★,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下降◈✿★,中国车用LNG与柴油相比◈✿★,价格优势突出◈✿★,零售价格比值均处于0.8的经济平衡线下方◈✿★,因此LNG重卡销量快速增长◈✿★。2022年12月至2024年7月◈✿★,LNG重卡销量实现了20个月的连续正增长◈✿★。虽然2024年8月开始◈✿★,销量增速由增转降◈✿★,但全年销量仍达到17.5万辆左右◈✿★,相比2023年增长15%◈✿★。2022—2024年中国车用LNG对车用柴油的替代情况(见图4)◈✿★。水运领域的燃料低碳化趋势也在加强◈✿★。综合测算◈✿★,在交通运输领域◈✿★,以公路运输为主◈✿★,2024年车用天然气对柴油的替代量达到2700万吨左右◈✿★,较上年增加约900万吨◈✿★。车用气替代量大幅增加◈✿★,是2024年柴油消费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2024年中国柴油消费量创近年来最大降幅◈✿★,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过程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对柴油消费的粘性在降低◈✿★,更预示着清洁能源替代的步伐正在加快◈✿★。
2024年◈✿★,中国炼油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山东裕龙石化在4季度成功投产了一套1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装置◈✿★;大连石化关停了45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中国化工山东地区的3家传统炼厂因经营压力陆续关停◈✿★。从中国规模以上可用炼油能力统计情况看◈✿★,2024年底◈✿★,中国总炼油能力达到9.23亿吨/年◈✿★,相比2023年增加550万吨/年(见图5)◈✿★。从炼油产能归属看◈✿★,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的能力合计占比为57%◈✿★,较2019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地方炼厂在4家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带动下◈✿★,占比提高到32%◈✿★,较2019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中国海油600938)◈✿★、中化等其他公司占比增减不一◈✿★,变化不大◈✿★。
2024年◈✿★,在中国需求下降背景下◈✿★,出口市场亦不容乐观◈✿★。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相比上年下降2.8%◈✿★,新加坡市场的成品油价格亦随之下行◈✿★,其中汽油和柴油全年均价分别下降4.5%和5.4%◈✿★,跌幅均大于原油◈✿★;在全球需求向好拉动下◈✿★,航煤价格仅下跌1.75%◈✿★,显示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加坡作为全球成品油集散地◈✿★,其市场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成品油出口情况◈✿★。虽然2024年成品油出口配额下发了410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2024年成品油实际出口量为3673万吨◈✿★,较2023年减少527万吨◈✿★。其中汽油和柴油受效益下滑影响◈✿★,出口量均下降◈✿★,柴油出口量比上年减少577万吨◈✿★,航煤出口量则大增498吨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回看出口历史数据◈✿★,2019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达到5536万吨◈✿★,成为成品油出口量峰值◈✿★,而后持续下降◈✿★,虽然2023年有一波涨势◈✿★,但2024年重回下降通道(见图6)◈✿★。
在中国需求下降和出口效益不佳的双重利空影响下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2024年全国成品油产量为3.96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3.3%◈✿★。炼油能力增加◈✿★,需求下降◈✿★,中国炼油企业调低开工率以应对市场变化◈✿★。传统地方炼厂的开工率下滑尤为突出◈✿★,根据金联创等公司的统计◈✿★,2024年山东地方炼厂的开工率仅为56.8%◈✿★,较上年大幅下滑9.1个百分点◈✿★。
国家陆续推出刺激消费的政策◈✿★,特别是2024年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与《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为汽车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显著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步伐◈✿★。《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以驱动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升级与绿色转型◈✿★。该方案设定至2025年◈✿★,报废汽车回收量相较2023年需实现50%的增长目标◈✿★。此目标的达成◈✿★,不仅极大促进汽车回收再利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更有效地激发市场换购潜力◈✿★,《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针对换购新能源车给予了更高补贴的政策◈✿★。在政策的有力驱动下◈✿★,汽车换购需求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移◈✿★。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益提升◈✿★。
2024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关键一环◈✿★,为“十四五”规划的后两年在节能降碳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协同推出了针对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四大行业的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针对煤炭消费及粗钢◈✿★、建材行业的产能产量调控等◈✿★,将导致工矿生产领域柴油需求下降◈✿★。重点行业清洁运输行动的推广◈✿★、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及发展零碳排放货运车队等◈✿★,将大幅度减少使用柴油的车辆◈✿★。同时◈✿★,新能源替代更加多元◈✿★,包括LNG◈✿★、电力◈✿★、生物液体燃料◈✿★、甲醇等◈✿★。随着《方案》要求主要用油行业的减量行动和新能源替代行动的实施◈✿★,中国柴油消费的基本面被进一步压缩◈✿★,柴油消费缺乏上涨动力◈✿★,将进入长期下降趋势◈✿★。
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规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部分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光伏产品◈✿★、电池以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实施调整◈✿★,由13%下调至9%◈✿★。依据当前中国成品油净税价的核算结果◈✿★,此次退税率下调将导致汽柴油每吨的退税额减少约200元人民币◈✿★,进而对出口效益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政策旨在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速淘汰低效◈✿★、高能耗的产能◈✿★,推动整个炼油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从长远角度促进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预计未来国家政策将继续以抑制资源过剩◈✿★、优化产能结构为核心目标◈✿★。成品油出口配额的增长空间或将受到较大限制◈✿★,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2025年的成品油市场将面临供需结构持续调整◈✿★、替代能源加速发展等多重挑战◈✿★。在碳达峰行动方案的不断推动下◈✿★,中国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下降◈✿★,其中汽油消费降幅进一步扩大◈✿★,航煤需求增速回落◈✿★,柴油消费降幅收窄◈✿★,总体继续呈现“两降一升”格局◈✿★。在供应方面◈✿★,炼油行业继续迎来新产能的投放◈✿★,老旧炼油产能有可能开启新一轮规模性破产出清◈✿★。总体上◈✿★,资源供给端的增速依然快于消费端◈✿★,市场资源过剩矛盾仍在加剧◈✿★。
2024年9月国家陆续出台系列增量刺激政策◈✿★,社会经济活力不断释放◈✿★,需求侧也开始呈现出稳步复苏态势◈✿★。在投资方面◈✿★,2024年4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已显著加快◈✿★,回升势头在2025年将得到延续◈✿★;房地产市场回升仍需时日◈✿★,但筑底企稳迹象已经出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加快◈✿★。在消费方面◈✿★,随着楼市企稳◈✿★、股市活跃以及就业持续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逐渐向好◈✿★,消费市场的活力将日渐增加◈✿★。在出口方面◈✿★,国际间贸易摩擦的加剧◈✿★,以及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的关税变化◈✿★,将使中国的出口承受较大压力◈✿★。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4.8%左右◈✿★。
2025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预计消费量为3.45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3.8%◈✿★。分品种看◈✿★,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航煤保持稳健增长◈✿★,继续保持“两降一升”的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单位的预测◈✿★,预计2025年全口径的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600万辆左右◈✿★,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将超过45%◈✿★。在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将超过50%◈✿★。随着新能源车的加速发展◈✿★,汽油车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销量持续负增长◈✿★。预计2025年汽油车销量降速继续为两位数◈✿★,中国市场销量向下逼近1200万辆◈✿★,报废量将增至1100万辆左右◈✿★,汽油车保有量基本达峰◈✿★。
在用车辆的使用频率也在持续下降◈✿★,尤其是城市内的日常通勤需求◈✿★。一方面◈✿★,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持续增加◈✿★,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人次持续增长◈✿★。国家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54个城市开通地铁◈✿★,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0946千米◈✿★,日均客运量达到0.9亿人◈✿★;2023年以来◈✿★,中国在建地铁里程还有4505千米◈✿★,未来轨道交通仍有广阔增长空间[10-11]◈✿★。另一方面◈✿★,网约车的快速发展也在加快替代汽油轿车出行◈✿★。根据中国汽研601965)中心和乘联会的数据测算◈✿★,中国网约车中75%以上为新能源车◈✿★。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开始◈✿★,中国网约车日订单数突破3000万单◈✿★,8月暑期更是达到日均3319万单◈✿★,全年预计完成110亿单◈✿★;按每单平均5千米计算◈✿★,新能源网约车的大量使用◈✿★,全年替代汽油数量将达到250万吨左右◈✿★。未来中国网约车订单量还将继续增长◈✿★,网约车中新能源车的占比也将继续提高◈✿★。公共交通和新能源网约车的发展爱香瞬◈✿★,对在用汽油车的使用频率产生影响◈✿★。从汽油车的平均年度耗油量比较◈✿★,2024年仅为0.56吨◈✿★,是2019年水平的83%◈✿★。2019—2024年◈✿★,汽油车年均耗油量下降3.6%◈✿★。因此◈✿★,从目前汽油车保有量增速降至1.8%的情况看◈✿★,微弱的保有量增长难以抵挡汽油车实际油耗的下降◈✿★,汽油消费量已先于汽油车保有量下降◈✿★。
根据对汽油车保有量和使用频率的预测◈✿★,预计2025年汽油消费量为1.45亿吨◈✿★,与2024年相比下降4.6%◈✿★,较2024年降幅扩大了2.6个百分点(见图7)◈✿★。
2025年◈✿★,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航空客货运输量都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国人均乘机次数将提升至0.57次◈✿★;民航总周转量达到1750亿吨千米◈✿★,相比上年增长18%◈✿★。预计航煤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唯一保持增长的成品油◈✿★。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中美◈✿★、中欧航线恢复不及预期◈✿★,但中国到中东和东南亚的航线景气度不断提高◈✿★;国际航线客运量将持续增加◈✿★,保税航煤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另一方面◈✿★,随着飞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飞机操作与管理的优化◈✿★,民航客机的燃油经济性在提高◈✿★;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扩大试点也将逐渐压缩航煤消费的增长空间◈✿★。2024年9月19日起◈✿★,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进行了应用试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600029)公司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2024年共100架次的飞机进行加注试点◈✿★,添加比例为40%◈✿★,折算总加注量为0.36万吨◈✿★。2025年将全年试点◈✿★,原试点航班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加注量预计接近2万吨◈✿★,如果试点航班范围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料对航煤的替代量将进一步增加◈✿★。
综合考虑2025年中国民航周转量增长◈✿★、客机节油水平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试点情况◈✿★,预计2025年中国航煤消费量为4160万吨◈✿★,相比2024年增长5.9%(见图8)◈✿★。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下◈✿★,终端用能的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电动化与清洁能源替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行业的面貌◈✿★,直接导致柴油消费量的持续下降◈✿★。《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增加对于国三老旧营运货车的报废补贴◈✿★,有望带动30%~40%报废购置新车需求◈✿★,对应柴油重卡换购10万辆左右◈✿★,预计其中部分换购需求会转向LNG重卡◈✿★。另一方面◈✿★,LNG◈✿★、电◈✿★、甲醇◈✿★、氢能◈✿★、生物柴油等多元化的低碳运输替代燃料也在快速发展◈✿★,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尤其是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售量达到8.2万辆◈✿★,相比2023年增长138%◈✿★,强劲的增长势头反映出市场接受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替代燃料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各有千秋◈✿★,其快速发展促进了公路运输领域柴油需求的持续下降◈✿★。
2025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加快◈✿★,尤其是基建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建筑用油将在低基数上呈现出止跌回稳的态势◈✿★,直接带动建筑施工领域工程机械用油的增长◈✿★,并向上游传导◈✿★,拉动粗钢◈✿★、水泥等建筑原料的生产◈✿★,进而促进相关行业用能需求的增加◈✿★。工程机械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尚在发展初期◈✿★,大型采矿设备和挖掘设备等仍以柴油机为主◈✿★,此类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将对柴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综合预计2025年中国柴油消费量为1.58亿吨◈✿★,相比上年下降5.4%◈✿★,降幅较2024年收窄1.1个百分点(见图9)◈✿★。
预计2025年整体炼油能力小幅增长◈✿★。镇海石化二期项目1季度投产◈✿★,增加1100万吨/年炼能◈✿★;大连石化1000万吨/年系列关停◈✿★;舟山大榭项目扩能到1200万吨◈✿★,增加400万吨/年炼能◈✿★。中国化工的3家山东炼厂虽然停工◈✿★,但预计将寻求新的投资者或重组后再开工◈✿★。综合以上情况◈✿★,2025年中国规模以上一次原油加工能力预计小幅增加500万吨/年爱香瞬◈✿★。考虑到出口效益下降◈✿★,企业出口动力不足◈✿★,将主动降低生产负荷◈✿★,成品油产量将较2024年进一步降低◈✿★。随着企业主动降低生产负荷◈✿★,预计还将有一些地方小型炼油企业难以承受市场下行压力◈✿★,选择阶段性停产或宣告破产◈✿★。2025年◈✿★,中国炼油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中国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承诺◈✿★,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超规划预期发展◈✿★,中国汽油消费峰值早于预期到来◈✿★,柴油消费市场继续面临下行压力◈✿★。2024年◈✿★,不仅是交通用油消费量下降通道的起点◈✿★,也是中国成品油消费量进入下降通道的起点◈✿★;2025年成品油消费量将继续下降◈✿★,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目标预计将提前完成◈✿★。
建议中国炼化企业要做好成品油消费持续下降的应对工作◈✿★。加快产品转型以及销售市场开发等工作◈✿★,根据炼厂的原油资源和市场特点◈✿★,选择转型发展方向◈✿★;必要的燃料生产功能要保留◈✿★,因为仍有一定时间的规模需求的窗口期◈✿★;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和减油增材◈✿★,以及其他转型路径◈✿★,都是炼油企业必须及早确定的方向◈✿★;选定方向后◈✿★,才能有序◈✿★、有度◈✿★、有效益地进行转型发展◈✿★,适应成品油需求持续下降的新常态◈✿★。优发官网app◈✿★,优发娱乐国际线上◈✿★,优发娱乐官网首页入口网站◈✿★!优发◈✿★,优发娱乐官网app下载安装◈✿★!优发娱乐官网入口app下载优发娱乐官网首页◈✿★,